粉煤灰的分級標準與質量控制
粉煤灰的分級標準主要依據(jù)國家標準 GB/T 1596-2017《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》,按細度、需水量比、燒失量、含水量和三氧化硫含量五項指標劃分為三個等級:Ⅰ級、Ⅱ級、Ⅲ級。其中,Ⅰ級粉煤灰細度(45μm方孔篩篩余)≤12%,需水量比≤95%,燒失量≤5%,含水量≤1%,三氧化硫含量≤3%,適用于高標號混凝土;Ⅱ級粉煤灰細度≤20%,需水量比≤105%,燒失量≤8%,含水量≤2%,三氧化硫含量≤3%,適用于泵送混凝土、大體積混凝土等;Ⅲ級粉煤灰細度≤45%,需水量比≤115%,燒失量≤15%,含水量≤3%,三氧化硫含量≤3%,作為活性混合料使用。
質量控制需從源頭到應用全流程把控:
源頭管理:嚴格篩選供應商,考察燃煤質量與燃燒工藝,確保粉煤灰成分穩(wěn)定。
取樣檢測:車車取樣,采用取樣桿或管道取樣器保證代表性,檢測細度、燒失量、需水量比等關鍵指標,防止摻假。
外觀與快速檢測:觀察顏色(淺灰為佳)、加水攪拌聞氣味(刺鼻氨味可能為脫硝灰)、簡易需水量比測試(擴展度>140mm為合格)。
儲存與運輸:使用干燥、防潮、密封性好的運輸工具與儲存庫,避免受潮結塊或揚塵污染。
應用監(jiān)控:根據(jù)工程需求選擇等級,如C30及以上混凝土宜用Ⅰ、Ⅱ級粉煤灰;對不合格灰采取降級使用、減少摻量或摻加外加劑等措施。